相信参加过车展的朋友都知道,车展除了展示新车,还会展示年份已久的经典老车或者是经过改装的个人作品。但无一例外都是光鲜亮丽,并且是最佳状态的,你有想过会有如此经典的僵尸甲壳虫出现在展览会现场吗?
如果在国内谈及僵尸车,你是否想到….
是这样
这样
或者是这样的画面?
停放小区的价值百万的宝马轿车,如今全车布满灰尘、树叶、鸟粪等,成为“僵尸车”。
但一群“人傻钱多”的老外可不是这样想的
看看这些老外为这部希特勒钦点车型做了什么
这并不是用来占车位的报废车,从艺术层面来说,这不能算是一部车,更偏向于一件艺术品,或许它不能开,但可以传承一种只属于汽车的文化。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的存在,汽车的历史才更加精彩缤纷。
甲壳虫是汽车历史上最让人感叹的成功案例,它源于希特勒的一个小项目。当时他命令杰出的机械工程师Ferdinand Porsche为德国人设计一款造价低廉的汽车。最后,该车在战后开始生产,此时英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德国。其生产在德国持续到1978年,敞篷车持续到1980年,但在拉丁美洲、墨西哥都一直在生产。生产到2003年,共生产出21,529,464辆第一代甲壳虫,是全球史上各款汽车中的最畅销车。
由于它的整车造型太像一种昆虫——甲壳虫,于是它被冠以”甲壳虫”这个绰号。而甲壳虫的原名即是现今大众品牌的名字——volkswagen。1938年在沃尔夫斯堡开始了大众汽车厂的建设,这里生产了当时被称为“欢乐带来力量”的汽车(KDF)。
甲壳虫本身是针对经济能力相对不富裕的家庭,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,甲壳虫反而大量被投入战事里(约逾五万辆),只有630部才投入民用。至战争结束,甲壳虫又再次投入生产。时值战后,欧洲经济百废待举,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,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种。
并且在其研发过程中,研发者相当注意车子本身制作的水准和日后的维修问题,所以甲壳虫拥有相当坚实的车体结构和底盘发动机,这是它能成为长寿车的原因之一。另外甲壳虫采用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,空出车头较大的空间作行李箱。发动机为气冷式设计。其散热效率虽不如今日普遍的水冷式,但在严寒冬天不必担心水箱结冻,在二战军用版上更是实用。而且甲壳虫底盘为密封式,掉入水里也不会马上下沉,甚至可以当作船只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