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买车多半衡量车身皮实程度,大梁厚度,前后保险杠耐撞程度等安全性因素,而现在则是一个以外观取胜的时代,一个讨喜的外观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盖三大件劣势,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,销量自然高。加之轻量化的发展,车辆零部件不再一味追求厚重皮实,而是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追求轻量化和舒适美观,所以出现了塑料保险杠、油箱等结构件。前几年不少人一直吐槽这属于减配行为,厂商为了利益最大化的结果,后来大家才慢慢理解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行人,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车身某些部件较薄,拍一拍都可能会坏。
不是小编读书少,行人碰瓷见得太多,车辆碰瓷还是头一次见,并且还真有不少人不幸中枪,用手拍了一下他人车的机盖竟然赔了三百块钱,事件毫不夸张,损失多少就取决于车主或维修店老板黑不黑你。真是越想越气,以前有些人说日系车皮薄,小编半信半疑,可现在很多车的引擎盖非常软,这又是啥情况?到底是不是厂商故意减配所为?
引擎盖越硬越安全?
普遍都觉得引擎盖太软不好,还不是因为觉得不安全,那引擎盖越硬越安全?可真不是,根据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就能看出,引擎盖不是越硬越好。首先。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,如果是硬度非常高的钢制材料,整个引擎盖难以发生大幅度弯折进行缓冲,引擎盖非常有可能会硬生生的插入驾驶室,对前排驾乘人员造成损伤的几率也会增大,所以现在汽车的引擎盖大多使用铝箔材质,质地较软,韧性好,在发生碰撞时引擎盖会变形折叠起来,不会对前排驾乘人员造成严重伤害(难怪我拍一下就产生凹陷,修复竟然花了300多,简直无处叫冤)。
行人保护功能
其次,在行人与汽车的碰撞中,人的头部和腿部最容易因撞上引擎盖和保险杠而受伤,因此汽车的引擎盖和保险杠并非越硬越好,而是要在能保护好车内驾乘人员的同时,有较好的吸能性,降低对行人的伤害,也就是当人的头部撞到引擎盖上时,能以引擎盖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,保护行人头部。
所以现在一些车辆的设计会减缓发动机盖前沿坡度、减低保险杠的硬度,都是为了避免碰撞时对行人造成严重的伤害。更何况车辆发生碰撞时,一些车头看起来比对方的损毁更严重,并不表示这辆车安全性能差,而是要看它对内部乘客的保护度如何。
两条线就能增强引擎盖刚度?
既然引擎盖这么软,使劲一拍就可能会产生凹陷,那如何保证基础强度和硬度呢?其中蕴含一个小奥秘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很多汽车引擎盖上都有两条线,这两条线有效增加了引擎盖刚度,当车辆的大面积引擎盖受到正面撞击,引擎盖上的受力点便不容易容易下陷或凸起变形,使其遭到正面撞击时没那么容易发生变形褶皱。
此外这两条折线还能增加行驶稳定性,减小汽车高速移动中受到的气流影响,毕竟气流产生的阻力不但会影响汽车的速度,还可能会影响行驶的轨迹。
说在最后
车身结构件的硬度和材质,不仅仅只考虑驾乘人员的安全性,还需要考虑行人保护等,因此塑料保险杠和机盖软硬适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,只不过增加了易损性和维修频次,给广大车友造成诸多不便,因此强烈建议大家不要管不住手去用力拍机盖,否则造成凹陷事小,损伤手掌可就亏大了。